【線上名師】90後女生創個性化線上課程實踐自主學習 為中學生一對一配對哈佛耶魯等名校精英

升學教育

發布時間: 2020/09/17 17:30

最後更新: 2020/09/18 11:06

分享:

分享:

史丹福大學博士候選人周縉雲,於2019年成立了線上教育科技初創企業Polygence,為中學生與全球著名大學的博士或博士研究生進行一對一線上配對教學。

疫情下,線上學習成為主要教育模式。現正於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25歲香港女生周縉雲(Jin),於2019年成立了線上教育科技初創企業Polygence,為中學生與全球著名大學的博士或博士研究生進行一對一線上配對教學,以度身訂造的個性化專題研習(Project-based Learning)課程為主打,冀打開莘莘學子的自主學習大門。

為中學生配對教育精英的自主學習綫上平台 Polygence 創辦人為物理學博士 Janos Perczel(左)和博士研究生周縉雲(右)。(相片:受訪者提供)

這個嶄新的教育平台由Jin聯同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和劍橋大學的物理學博士Janos Perczel共同創辦,課程涵蓋任何學術範疇包括文理商科、STEM學科如人工智能、藝術如舞蹈、攝影、服裝設計等,幫助學生嘗試以在學校未接觸過的科目作專題研習。

綫上課程聯繫全球精英

疫情爆發後,學生以線上模式上課,一時間顛覆了過往的傳統面授教育。作為教育科技初創公司的創辦人,早在疫情前,Jin已經看到線上學習是將來大趨勢。

趨勢在疫情前已成立,但疫情突顯了綫上學習的好處。就算疫情緩和,未來幾年傳統學校都會以線上學習補充課堂。雖然未能面授教學有一定損失,但好處是學生可以聯繫全球教育精英,全世界都是他們的課室。

Jin 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比較文學系,被選為畢業生代表,是首位香港女生獲得此頭銜。(相片:受訪者提供)

跟其他線上學習平台相反,Polygence以一對一的專題研習,強調個性化自主學習。學生需先有自發研究題目,然後選擇導師一起設計課程,責任相對較大。「學生不是觀看影片就可通過課程,課堂間他們平均要花4至10小時準備,一個課程便至少有40小時自發學習。」

專題研究種類五花八門

平台主要對象是中學生,創辦人認為中學階段是一生人中知性上最受啟蒙的年紀。人人都說亞洲教育偏向填鴨式,惟放眼世界,於課堂被動地汲取知識的中學生仍比自發研究的為多。這種被動學習模式,反映了制度對學生成熟程度的不信任。

接受填鴨式教育的學生升大學時會好辛苦,因大學的訓練是自主研究。我們成立Polygence這個平台,是基於對學生興趣和能力的信任和尊重,希望學生在中學階段已學會自主學習,嘗試未有機會接觸的範疇,思考自己將來的路時便知興趣所在。

曾任職於 NASA 的導師,指導一位對火箭有興趣的學生,利用編程設計網頁示範火箭的運作。(相片:受訪者提供)

專題研究種類五花八門,譬如一位香港16歲理科學生,患有先天性腦癱瘓,找了Jin作為項目導師,花50課堂將自己的經歷、腦癱瘓的病理成因研究並結集成書,經由出版社出版,希望以身作則啟發同路人。

患有先天性腦癱瘓的香港 16 歲理科學生,將自身經歷結集成書並出版。(相片:受訪者提供)

另一例子,是一位對人工智能有興趣的16歲美國中學生,分析了美國傳媒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報道內的性別歧視語言,並將其論文投稿至博士和教授級別的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Conference ACL,於7月發表文章演說,是年紀最小的參加者。

專題研究種類五花八門,有學生研究古典時裝設計,也有學生研究西班牙內戰歷史。(相片:受訪者提供)

也有對編程、社交Apps和運動感興趣的14歲內地學生,製作了一款與當地網球手切磋的社交Apps;此外,還有設計垃圾分類機械人、製作法文食譜Blog、因應疫情研究病毒學等項目,激發創意不斷。課程也有成年參加者,例如史丹福大學法律系教授兼前任美國參議員Russ Feingold也在平台研究法文。

史丹福大學法律系教授兼前任美國參議員 Russ Feingold(中)也成為 Jin 的學生,在 Polygence 上鑽研法文。(相片:受訪者提供)

嚴選具教學經驗名校導師

Polygence課程導師均為知名高等學府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包括常春藤聯盟大學、史丹福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帕森設計學院等,也有導師現職Google、Facebook、Linkedin等科技巨企。所有導師均要經過嚴格篩選和模擬課堂面試,並需有教學經驗。課堂後,Polygence會收集學生建議,再反饋給導師,檢討教學流程。

專題研習背後的概念,是消除老師與學生的高低關係,學生知道自己可以把控整個學習體驗,便更願意主動參與。我們有AI程式計算學生與導師每一堂的說話時間,更能讓導師將課堂主導權交給學生。

課程一個項目單元為10堂,每堂1小時,學生和導師可自行決定上課時間,具靈活性和自由度,而整個項目持續多久都是因人而異,大部分學生約1至3星期上一堂,一個單元需時3至6個月完成。

專題研究種類五花八門,有學生研究古典時裝設計,也有學生研究西班牙內戰歷史。(相片:受訪者提供)

首堂雙方會詳談項目的主題和內容,第2至3堂開始做研究,第4至7堂處理細節,第8至9堂做編審和最後意見,最後一堂會呈現學習成果,可以是論文、演說或實物如藝術品。

全額獎學金予貧窮學生

平台成立短短1年,已吸引逾250名、來自11個國家的學生報讀,可見這種獨特的教育模式需求和潛力不小。平台最初是從麻省理工學院Sandbox Innovation Fund成立,亦受頂級投資者青睞,前種子輪融資投資者包括Reach Capital、Ed-Tech VC基金、北極光創投、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和SDX Partners/SBXI,起始融資金額低於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

Jin精通6國語言,包括法文、德文、阿拉伯文等,現於史丹福大學任教法文班。(相片:受訪者提供)

每個項目單元學費低於2,500美元/約19,500港元,價錢視乎導師的教育學位、任教科目,電腦、科技等科目價格會比文科略高。這個度身訂造的課程不算便宜,但Jin仍然有強大的社會使命感,希望向全球低收入學生免費提供Polygence服務,因而成立獎學金。

她指:「現時獎學金名額有20個,其中10個為全額資助,他們的家庭年收入為2萬美元以下,這些學生非常勤力又好學,我們正在努力擴大獎學金的名額。」

記者:陸明敏